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董某莹事件”落定,美国医学生怎么看“4+4”?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距离舆论发酵仅半个多月,昨日(2025年5月15日),国家卫健委通报了对于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肖某被举报“出轨”事件的结果:

肖某在患者已进入麻醉状态下中断手术进程、将个人情绪凌驾于患者生命安全之上,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董某莹等存在不正当关系,被开除党籍、解除聘用关系、吊销医师执业证书、五年以上禁止其从事医疗卫生服务;

董某莹在2019年申请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时存在入学资格造假行为,2023年博士学位论文存在情节严重的抄袭剽窃学术不端行为,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有3篇存在科研诚信问题,被撤销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

此外,中日友好医院被责令限期改正、警告并罚款。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录取资格确定、临床实习管理、学位论文答辩与审查,以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存在试点方案不严密、管理不严格、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目前北京协和医学院正在深入整改。

至此,对肖某及董某莹的处理结果可称已尘埃落定。而此次事件中,争议最大的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问题,其处理结果、未来走向,仍飘在空中。

自“董某莹事件”事发之初,美国“4+4”学生程心(化名)就感到处处蹊跷:不论她入学时凭借的是怎样的学科成绩和科研成果,其在协和的所学内容、论文方向和就业方向转换之频繁,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名医学生应有的学习路径和学术水准。

另一位波士顿地区医院工作的儿科重症医生Susan(化名),也回忆了当初自己在哈佛大学就读本科决定读医学院的准备过程,到完成医学院生涯,加上住院医生、专科医生培训的10多年的经历。

目前,国家卫健委正在会同教育部对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进行全面评估,督促改革完善。我们的“4+4”,问题出在哪里?以程心和Susan的经历,比对通报中董某莹就读协和“4+4”试点班时的违规违法问题,也许可以看出一些答案。

01

成为一名“4+4”学生需要什么

“董某莹事件”落定,美国医学生怎么看“4+4”?

国家卫健委的通报显示,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2019年境外招生对象应是2018至2019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或Times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的本科毕业生,还必须按照试点班入学课程要求修完总学分不少于66学分的医学预科课程。

而董某莹报名时提供的大学物理AI、大学物理AⅡ、有机化学B、无机化学B等4门课程,共计16学分系伪造,不符合当年报考资格。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董某莹从美国巴纳德学院的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协和“4+4”当年的院校招生名单中包括了哥伦比亚大学,据了解,巴纳德学院为哥伦比亚大学的附属独立学院,在美国的专业口碑非常优秀,属于比较难申请的学校之一。

程心表示,在美国,能去学医的可能是最顶尖的一批学生。因为激烈的竞争,申请医学院是一件“需要运气”的事情。“我在MIT有学术上很优秀的本科同学,没有能去更好的医学院;身边有申了两三次才来到医学院的同学,但他们本身条件都很好。我们是幸运的,想读医的人太多。”

程心本科在MIT读的大脑与认知科学。在美国申请学医,规定本科要完成一些特定课程,包括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学,甚至是微积分。但拿这些学分难度“非常大”,为了拿到比较有竞争力的GPA,所有学科成绩都要拿到B以上。

对程心而言,这些正好是她在MIT的专业会上到的一些课程。她学大脑与认知科学,按理说所有脑科学相关的学科基础都已经比较好,但她感觉这些课程还是比编程之类的难许多,其中有机化学是最难的课之一。

Susan的父母是医生出身,在波士顿大学担任教授。波士顿大学有一个七年制的医学项目,教职工子女申请可以获得90%的学费减免。Susan申请了这个项目和哈佛大学,最终都被录取后,她在当时并不确定一定会学医,还是选择了哈佛。

在大二的时候,她才考虑就读医学院,因此报名学习了分子与细胞生物学课程——这是申请医学院所需要的预科课程。“我上的课比没有成为医生的同学的课程多很多,也难很多。”Susan回忆。一度她因为自己成绩不够好,一度有放弃攻读医学的念头。

直到大四,她去麻省总医院(Mass General)跟诊了一位肿瘤科医生,观察她如何照顾病人、与病人互动。看到她那样工作,比起坐在教室里学习细胞、DNA这些内容,要鼓舞人心得多。

修完这些学分后,成为医学生还需要通过全美统一的MCAT考试,并且有申请文书、推荐信。程心称,她想要学医的同学,很多在大一大二就决定了,要想在大四一毕业就入学,大三就需要把所有材料都准备好。

MCAT考试包括化学、生物、物理、人文、数学、统计学这些科目,要求本科必须修的课程内容都有可能考到,“需要阅读很长的文章,然后快速作出反应”。

而协和的笔试环节虽称参照MCAT,实则自主命题;招生要求称需要2名医学相关学科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推荐信,但推荐信的具体内容要求不得知。

在美国,导师写推荐信非常重要。申请文书则需要体现学生对医学工作的兴趣和热情,需要去医院做一定时数的志愿工作。

和Susan不同的是,程心决定学医的时候比较晚,因为家里人生病、学习过程中发现治病救人是她比较喜欢的事情,到大三快结束、大四刚开始的时候,她才开始准备材料,“然后发现申请的时间已经不够了”。她在第一轮申请时已经通过了MCAT考试,成绩中等偏上,过了大部分其所申请学校的基线,而问题主要是出在志愿工作的经验和推荐信上。

第一轮申请的时候,虽然给程心写推荐信的有MIT很有名的教授等等,但他们毕竟不是医科相关。她拿着MCAT的成绩和这些推荐信,申请了全美三四十个学校,一个面试邀请都没收到,“挺挫败的”。

第一轮申请没有通过,毕业后程心去了哈佛医学院的一个teaching house,“攒”志愿的时数,并对医院系统进行更多了解,去感知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学医。

在哈佛医学院,程心在一个医生们自己组的项目里,当时研究的是女性更年期后身体的变化,会做一些肿瘤学研究,一起合作的医生来自内分泌、心理学等很多个学科。这一年结束后,程心对各个医生的工作状态、对美国医疗系统是怎么运作的都有了一定理解。

程心还在科研方面也尝试了一下,很多志愿者对于科研的热情也非常高。但对程心来说,比起发现问题,她自觉自己还是更擅长去解决问题,所以不适合完全去做科研。

结束这段志愿工作后,程心对再次申请医学院就有了一定信心。这两年的工作经历,能让人看到她对医疗有一个持之以恒的态度,对医疗系统内部也有了一定了解。

并且第二次申请,其中一个给程心推荐的老师是哈佛医学院的医生,他在信里提到程心平时工作,以及和患者相处的状态。程心感到这帮助她的申请加成很多。

推荐信一般要求3封以上,程心最后找不同的老师一共收集了5封推荐信。和他们一起学习、工作期间,这些老师,程心每周都会见三、四次。

在美国,不管是不是医学科的导师,导师写推荐信都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因为是否推荐一个学生会和自己的信用挂钩。程心家里没有一个人在医疗系统工作,借由程心自己每天和老师的相处、和患者的相处,她还是能让他们看到她身上的闪光点。

熟练的导师们会有一个给学生写推荐信的流程,给发一个文档或是表格,问学生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且需要告诉导师希望突出什么样的特点。程心和同学们讨论,“一定要找非常了解你的老师,这样他对你在课堂和其他项目上的表现、工作态度和人品等都有足够的了解”。

Susan回忆,大学前两年的课,班级人数大概都有100到150人,所以很难真正认识教授。当到了大三、大四,课的规模变小了,就更容易直接认识教授了。她当时也在实验室工作,实验室主任帮她写了推荐信。“但你确实需要练习如何和年长、资深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你才有机会拿到推荐信。”Susan的“Gap year”只有一年,经过一个暑假的准备,她比程心顺利一些,通过了MCAT的考试,并顺利被医学院录取。

需要提到的是,美国的医学院校基本只招收有绿卡或者美国国籍的学生,“希望投入这么多资源培养后,这些医生可以都留在美国。”

02

和巡回护士发生冲突?美国规培生需要“绝对谦逊”

“董某莹事件”落定,美国医学生怎么看“4+4”?

国家卫健委的通报中,肖某在手术中与巡回护士发生争执。网传举报信中的微信截图显示,是董某莹先与护士发生冲突,肖某为维护董才与该护士发生争执。

程心认为,在她的学习过程中,这是难以想象的情况,因为规培学生需要保持一个谦逊学习的状态。比如在外科,主刀是不可能的,培训的六周时间里,“学长学姐说,头三周能站完一整场手术就已经很不错了”。站在手术台边学习期间,老师会积极提问,通过提问来教学。学习的后三周,老师可能会开始让学生“拉钩”,帮助术前打开人体组织,以及“扶一下器械”等。

如果学生表现非常好,医生可能会在最后让学生帮助做一些缝合的收尾工作,但这些都是在医生的密切关注之下。“顶撞护士、跟麻醉医生有任何矛盾都是完全不可能的,一旦发生,分数基本就没有了。”程心称,学生一定会十分尊重在场的每一个医护人员,“他们的经验一定比你多很多,我们在那就是学习,不给他们添乱的基础上,能够给他们一点点帮助,都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在临床实践之前,在美国,成为医学生、通过各类理论学习考试本就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

入学后,程心发现大部分医学生都和她类似,可能毕业后工作1-2年后才去读医学院,“所以其实说4+4,这两个4之间可能会间隔一两年或是更长时间”。还有许多学生甚至是已经读完了硕士,才来到医学院学习。有人会趁工作的几年攒一攒读医的学费。Susan的同学有50%都有“gap year”的经历,“一个同学来读医学院的时候,是工作了很多年以后,已经40岁了。”

不是所有人在这个Gap year 都需要做像程心这样的工作, “只要是能够对医疗系统有足够的了解,具体做什么其实无所谓,甚至不是全职做也可以”。

部分医学院校还会对招收学生有一些偏好,比如哈佛医学院尤其偏好多元背景的学生,本科不必是生物或化学专业。

入学后,首先会进入两年的理论学习阶段。先把所有生物、化学知识巩固一遍,然后进入8大系统的学习,包括全身的骨头肌肉、大脑、肾脏、心脏、肺部和消化,内分泌、心理、生殖等。

两年的理论学习结束之前,要进行一个叫 Step 1 的结业考试,通过了才能进入到在医院里的规培阶段。

虽然全美医学院的通过率在90%左右,但程心依旧感觉到 Step 1 考试的的压力非常大,“一边哭一边做题,哭的次数和做的题一样多”。大部分人会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专门拿来复习,程心就用了七周,正好49天,“像在炼丹”。

考试要求融会贯通,需要通过很长的题干来判断患者的疾病状况,“这一题是肾脏,下一题可能就是心脏,需要你自己去判断是哪个板块的知识”。考试一共280道题,从头考到尾需要花7个小时,本身就是对学生体力、耐力的挑战。

曾有学校(UCLA)尝试将这两年的理论学习时间压缩为13个月,好增加之后的规培时间,比如将在每个科室轮转6周的时间延长到12周。但后来这些学校发现,如此压缩会让学生通过step one考试有困难。近期,UCLA的医学院就将13个月的理论学习时间又改回了两年。

对于规培医院的选择,每个学校的情况可能有不一样。有的学校有自带的附属医院,学生会到这些医院里进行规培;有的学校没有,但会和许多医院有合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申请。

美国的医学院一般每个年级会有120-140个学生,为了保证这些学生都能有质量较高的带教,一般会将这些学生分为几个轮次,在不同科室里进行轮流规培,程心所在的学校就将学生分为了7个轮次,在基础理论所学习的8大科室里轮番学习(每个医院可能会略有差异)。每个科室的规培时间是4-6周,每个科室结束培训时都会对学生进行考试和综合表现的打分。

Susan也表示,不同医院每个科室的轮转时间可能有所不同,有的医院没有麻醉科的轮转,但学生都会遵循所在医院的安排。

“科室都一定会轮转完的。”程心说,因此,她对网传董某莹在规培中能够轻易跳过骨外科的轮转也难以理解。

她们都觉得在不同科室的轮转,能够让她们更融会贯通的学习临床知识,即便最后选择在某一个专科工作,了解其它专科的知识,依旧会有所帮助。

Susan认为:“即使将来不做外科医生,也很可能会照顾需要做手术的病人;反过来,如果是外科医生,也会碰到有内科问题的病人。要理解一个完整的病人,而不仅仅是做手术、或者控制血压这么简单。”

Susan回忆,在外科轮转的时候,每天早上4点或4点半就得起床,5点到医院开始看病人。查房以后,可能整天都在手术室,直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家。她记得有一次,晚上9点才离开医院。

一年的规培结束后,学生需要通过 Step 2 的考试,而后综合其在各个科室得到的成绩,形成第三年的综合成绩。如果说 Step 1 考核的是“疾病是怎么发生的”,那么 Step 2 考核的就是“怎么治”,用什么药、怎么用等等,考试通过的难度稍小一些。

03

学位内科、导师外科,毕业乳腺科、受聘泌尿科?“4+4”培养中专注的重要性

“董某莹事件”落定,美国医学生怎么看“4+4”?

“为什么董某莹在协和医学院获得的是内科学位,博士论文导师却是外科专家?其博士论文是乳腺癌骨转移和影像学方向,为什么毕业后却受聘于医科院肿瘤医院的泌尿外科?”程心感到尤其不解。

美国的“4+4”学生在结束规培后,第四年,拿到M.D.(Doctor of Medicine,医学博士)学位之前,学生们还要面临着当住院医生、专科深造的阶段,要自行向全美的医院提出申请。申请过程中没有严格意义的考试,“但要使出浑身解数让人看到你有多么热情地投入到这个学科”。

为此,很多学生会在读医的头一两年就开始自己所选科室的科研工作,提高自己申请当住院医生时的竞争力。但四年级学生申请医院的难度很高,选定科室后,能去哪所医院往往又是一次“看运气”的过程。学生们普遍在全美“广撒网”几十所,程心的学姐为了去妇产科就申请了近100所医院。

在美国,医学院毕业生进入住院医生阶段(residency)并非靠个人“选择”医院,而是通过一个被称为 “Match” 的全国统一匹配系统完成,这一过程被认为是医学职业路径中最公平、最理性、也最残酷的一步。

学生们首先向多个住院项目提交申请(有些人申请多达十几所),通过初筛后获得面试机会。面试结束后,每位申请人需要在一个名为 ERAS(Electronic Residency Application Service) 的系统中,按优先顺序填写希望进入的项目名单。与此同时,各医院的住院项目也会根据对申请人的评估,提交他们心仪候选人的排序名单。

这套系统的核心是:双向排序,电脑自动匹配。 系统会尽量优先满足申请人的第一志愿。如果该项目的名额已满或未将申请人列入前排,系统会自动尝试其第二志愿、第三志愿……依此类推。整个过程透明、公正,不接受人为干预。

尽管程序理性,面试表现依然至关重要。在获得面试资格之前,系统会综合评估申请人的 Step 1 和 Step 2 考试成绩、课程成绩、临床轮转表现和推荐信质量。只有在这些方面过关,才有可能进入真正的人与人的交流阶段。而一场表现不佳的面试,足以让一个本来条件优秀的候选人被放在医院的候补名单底部。

也正因如此,Susan回忆说,虽然她没有进入波士顿儿童医院的住院项目,也未获芝加哥项目面试机会(对方认为她不会离开波士顿),但最终她仍通过匹配系统进入理想项目,顺利开启了自己的医生生涯。她说,这样的系统“没有关系户,只有自己”,也是对是否真正想成为医生的一场终极审判。

学校会对学生的地域背景有所要求,“医院在选择学生的时候,会看学校对于当地有多大的感情,能不能在接下来当住院医生的四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里静下心来学习生活,不枉费医院投入那么大的精力培养。”

拿到M.D.学位后,学生们就从实习医生正式迈入住院医生阶段,算是医院的正式员工,可以拿工资,尽管“非常微薄”,但开处方、执刀手术等,依旧需要更年长的医生带教。

住院医生的培训时间是3-8年,不同科室会有区别,比如心脏外科,就要在心脏内科训练的基础上再加上外科的学习,会持续7-8年时间。结束这个阶段后,进入更精进的fellow(专科住院医生)阶段,学习时间是1-3年,外科的训练时间会比内科稍长些,这时学生们才基本称得上是一名独立的医生。

程心感觉到,在美国读医,“专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甚至从还没有进入到医学院、还在做志愿工作的阶段,到申请当住院医生、fellow,都要体现对某个科室领域的热情,频繁换方向、换科室的情况极少发生,“因为读医是马拉松,非常考验耐力和热情”。

她想,也许4+4学制本身就是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热情和专注力来学医,“学完4年本科才能来学医,一方面是‘过滤’一部分经济上能力不足、无力全程负担学医费用的学生;另一方面也是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责任心和成熟度。”

在程心看来,“成熟度”的确是作为医生的重要品质,因为医生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相互理解,需要和其他医生与护士通力合作,还需要和各个保险公司、医药代表周旋,考验着医生的综合素养。

程心的同学里,最大有30多岁的,其中一位有小孩的同学成了她在整个年级里最钦佩的人,“性格非常好,不疾不徐,我觉得能当他的病人也是非常幸运的。”

“当你还在医学院培训的时候,别人可能已经在别的行业稳定下来,或是投身家庭,但医学生真的需要把自己的所有时间、所有青春花费在医院里,为医学献身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程心说,“如果年纪太小,人生观、生死观还没成型,对社会还没有健全的了解,就直接扎入医学的话,对自己和病人都不太负责任。”这在她看来才是实行“4+4”的必要性。

Susan认为,读医学院学费昂贵,需要申请一些助学贷款。她出身于医生、科研世家,父母在她的职业选择上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助力是:提供她读大学的学费。“在美国,你的家庭、父母的工作,不会让你申请医学院更容易。教授们看的是你这个人。”

04

在美国成为一个医生的十二年

“董某莹事件”落定,美国医学生怎么看“4+4”?

Susan是在轮转儿科期间,选中了最终的职业方向。

她是家中老大,从小喜欢教学,又有两个弟弟妹妹,所以与孩子们相处对她而言很自然。在儿科轮转时,她发现自己特别喜欢和小朋友互动、也喜欢与家长沟通,“儿科是那种你总能遇到非常非常友善的人的地方”。于是,她决定选儿科作为职业方向。

起初她还以为自己会走儿科肿瘤这条路,但在体验了儿科的门诊和住院两种场景后,她发现自己不喜欢门诊,“我只想照顾住在医院里的孩子”。于是她进一步缩小了选择范围,最终明确了方向:儿科住院医生中的重症监护(critical care)。

如今,Susan已经成为一名儿科重症监护医生。

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准备医学院考试开始,她踏上了漫长的医学之路。她先是完成了4年的医学院学习,随后进入儿科住院医生项目,接受了为期3年的系统培训。之后,她选择进一步深造,进入儿科重症方向,完成了3年的fellowship(专科医师培训)。

从下定决心那一年算起,到完成所有医学培训、正式成为一名可以独立执业的儿科重症医生,总共花了大约12年时间。

从一名本科生通往专科医生的这12年的每一步,不仅遵循极其严格、艰苦的流程,且需要极大的耐力、恒心、热情和神圣感驱动。每一步都是试金石,没有一步是捷径。

(转自:药闻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羊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zsdhj.cn/24425.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