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印度媒体报道,数百名武装分子现身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展现出惊人的组织能力,迅速攻入了该省曼戈切尔市,显然是“有备而来”。由于事先毫无防备,巴基斯坦当地军警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损失颇为惨重。
【巴基斯坦需要同时面对内外危机】
俾路支叛军“死灰复燃”,巴铁同时面临内忧外患
根据印媒的说法,这是一支俾路支武装分子,该武装长期以来困扰着巴基斯坦政府,是扰乱当地局势的一个巨大不稳定因素。
雪上加霜的是,当前巴基斯坦还要和印度进行高强度的对峙,提防对方随时可能发起的潜在袭击,再加上俾路支叛军这么一掺和,顿时面临了内忧外患的局面。
此外,对于巴基斯坦来说,俾路支省的位置也十分重要,其丰富的资源(铀、石油、天然气等)和瓜达尔港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巴经济走廊的核心节点。
叛军在该地区发动袭击,不仅破坏了巴基斯坦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控制能力,更直接威胁到中巴合作项目的安全。
可想而知,若叛军持续扩大活动范围,巴基斯坦可能不得不抽调部队南下平叛,导致印巴边境的军事平衡被打破,印度可能趁机试探巴基斯坦防御漏洞,甚至引发局部冲突升级,形成”巴军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
【俾路支叛军是长期威胁巴基斯坦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更严重的是,俾路支省当地的局势十分复杂,各种大大小小的极端组织层出不穷,如今有一支叛军突然冒头“趁火打劫”,甚至摆出了长期侵占一座城市的姿态来,对于其它叛军是一个不小的刺激。
类似的活动一旦形成规模,可能引发巴国内矛盾激化,甚至导致俾路支省“脱离”巴基斯坦的不利舆论环境。这将动摇巴基斯坦的国家统一基础,使印巴矛盾从军事对抗演变为更深层的危机。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可能会好奇,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巴基斯坦方面对于这个盘踞在边境的极端组织,难道事先就没有提防吗?
事实上,一方面巴方在反恐和边境管控上的能力,远不足以消除所有隐患,另一方面尽管巴方在反恐过程中,也曾取得过重要的进展,甚至曾一度收到了来自叛军首领的投降,但问题在于,总有新的势力“死灰复燃”,让巴方应接不暇。
【巴基斯坦多次反恐却无法根除极端组织】
叛军搅局时机不一般,或有人在推动
而叛军为何能屡次遭遇重创,又屡次重建呢?有观点认为,这和其背后的“支持者”有关。
曾有消息人士透露,俾路支叛军的活动,有着印度方面的深度介入,此外还有一些“证据”指向阿富汗、美国等。
这种指控并非无中生有,比如印方长期敌视巴基斯坦,通过支持巴基斯坦国内的叛军,至少可以达成迫使巴基斯坦分兵应对内乱、破坏中巴经济走廊运转、利用叛军活动塑造巴基斯坦”不稳定”形象这三个目的。
其中尤其是中巴经济走廊,更是直接影响到巴基斯坦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旦这里长期受到叛军威胁,从短期来看,巴基斯坦需向中国输送的能源可能被迫改道,部分中巴合作项目(如公路、管道)也会被影响,导致巴基斯坦经济进一步衰退。
从长期来看,选择中巴经济走廊节点发动袭击,实质是将巴基斯坦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作为目标,试图削弱中巴互信,并借题发挥,将局部冲突升级为国际议题,为自身争取更多“外部支持”。
可以看出,俾路支省有着如此重要的战略价值,也就注定了巴基斯坦方面必定会高度重视这里的安全和稳定,必定会因此而分散部分注意力。
在印巴之间剑拔弩张的当下,巴方本就在纸面实力上处于弱势,需要全力以赴应对来自印度的威胁,如果再被国内的危机分散部分实力,显然处境不容乐观。
因此,俾路支叛军如此“凑巧”地发动袭击,毫无疑问是符合巴基斯坦潜在对手利益的,也不能排除有幕后势力在背后推动的可能。
【叛军的袭击对中巴合作造成影响】
中巴经济走廊,是根除极端势力的最有效手段
不难看出,位于俾路支省的极端组织,已经成为了威胁巴基斯坦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从根本上动摇这些组织存在的根基呢?答案还是中巴经济走廊。
巴基斯坦国内的极端组织之所以长期存在,除了前文中提到的外部势力支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不稳定的现状所导致的贫困与混乱,成为了极端组织存在的“温床”。
而中巴经济走廊恰恰能够为沿线地区带来就业机会和基础设施,从根本上减少青年加入叛军的动机。
此外,巴基斯坦通过走廊项目获得发展资金,也可以显著增强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进一步对极端势力进行精准打击。
【巴方需要更加重视反恐的重要性】
更何况,为了确保合作的稳定进行,中巴已通过反恐演习,形成”情报共享-联合巡逻-反恐培训”的安全合作框架,对缩减当地极端组织的活动空间有重要帮助。
归根结底,极端组织得到再多外部势力的支持,也无法为当地带来任何繁荣和稳定,只能造成无休止的混乱和人道主义危机。
反观中巴合作项目的不断发展,迟早可以让当地民众共享这份经济发展的成果,通过经济赋能、安全强化、国际协作等多种方式,重塑俾路支省的未来。
只要巴方能够扛住压力,不断提升地的安全警戒等级,当地民生改善与安全稳定是必然的结果,如此一来,叛军将失去存在的土壤,最终被历史淘汰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