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 杨伟
超千亿的体量上“大象起舞”,殊为不易。
4月29日晚,贵州茅台发布2025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514.43亿元,同比增长10.67%;归母净利润268.47亿元,同比增长11.56%,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目标;首次在Q1跨越500亿元大关。
在白酒市场步入“存量竞争”冷静期,产能过剩、库存高企、价格倒挂等问题频出的背景下,能够日赚5.711亿元的白酒企业,也只有贵州茅台了。
为何茅台能取得如此稳健的成绩?究竟是春节市场刺激下的昙花一现,还是找对了穿越新一轮价值周期的法宝?
稳住基本盘
贵州茅台的产品分两大类:茅台酒、其他系列酒(茅台1935、茅台王子、汉酱、赖茅等)。其中,茅台酒一直起着“基本盘”“压舱石”的作用。
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茅台酒基本盘依旧稳健营收:占比86.1%,达到436亿元,同比增长9.7%,多卖了39亿元。
虽然,这是自2021年四季度以来,茅台酒单季营收同比增速首次降至双位数以下,但是对比行业总体收入增长低于6%的现状,已能映射出贵州茅台业务转型的有效性。
2024年,白酒业明显承压。消费端需求疲软叠加投资属性削弱,双重压力传导至茅台的价格体系,飞天茅台市场价一度出现显著回调。尤其是电商平台百亿补贴常态化,飞天茅台价格一度跌至2080元,直接冲击渠道的心理防线。
彼时,为了保住现金流,有的经销商选择抛售。酒价继续往下跌,触发更多经销商抛售,一旦形成恶性循环,一场价格危机难以避免。
随即,贵州茅台推出系列挺价措施:多地“企业申购1499元飞天”政策宣布暂停、暂停巽风375ml茅台酒的合成行权、取消投放12瓶大箱飞天、暂停投放茅台1935酒合同计划。。。。。。直至7月,有茅台经销商联合起来短暂暂停向下游供货,飞天价格终于回稳。
飞天茅台价格跳水之时,贵州茅台也觉察到“三期叠加”(宏观环境、白酒行业调整、自身周期性调整)的处境,果断采取措施。
为此,茅台提出了“三个转型”,即客群转型、场景转型和服务转型,共同指向“提高消费者触达”这一目标。
产品结构的调整是贵州茅台的第一关键动作。今年,贵州茅台通过普茅稳定基本盘,调整飞天53度500ml茅台酒、珍品茅台酒、飞天53度1000ml茅台酒等产品投放量,进一步强化普茅的地位。春节期间,茅台通过提高“蛇茅”投放量,用高附加值产品(如陈年酒、生肖酒)提升利润。
根据茅台内部数据,从1月1日-1月5日,i茅台开启预约申购,每天投放49999个名额,每人可申购1-2瓶;i茅台上市的蛇年生肖纪念酒一推出就引起抢购热潮,限量版的笙乐飞天茅台在拍卖市场上更是屡创新高。
做好渠道协同,是更好触达消费者的另一重要动作。
2018年至2023年,贵州茅台“削藩”动作频频,减少了近千家经销商,期间直销收入占比从不到10%提升至超45%。
财报显示,2024年贵州茅台批发代理(社会经销商、商超、电商等渠道)收入实现957.69亿元,比例有所提升,从上年同期的54.33%提升近2个百分点至56.13%。
今年,公司的渠道继续保持稳定,Q1直销232.2亿元、批发273.5亿元,比例依然接近4:6,趋于平衡。
找到新增量
系列酒正在成为贵州茅台重要增长极和第二曲线。
2025年一季报显示,系列酒实现营收70.22亿元,同比增长18.30%,营收占比13.88%,同比增加0.91个百分点。
从2014年的不足10亿元,到2024年的246.84亿元,系列酒的快速崛起,已让贵州茅台的有效增长更加多元。
这背后,是贵州茅台对系列酒的投入和重视。
产品端,系列酒已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矩阵:千元级有茅台1935;300元—800元价位段,汉酱、茅台王子酒酱香经典等,强势卡位;百元级产品有台源。今年还特别推出的小量装茅台1935(375ml),精准切入小聚、小酌等消费场景,几乎完善了所有价格段。
贵州茅台还将继续加码系列酒。据官方信息,今年,茅台酱香酒公司将成立茅台1935、茅台王子迎宾、汉酱“三大事业部”。同时,茅台1935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茅台王子酒将聚焦200元至500元大众及次高端价格带,用2年左右时间将其打造成茅台酱香酒的第二支百亿大单品。
尽管茅台系列酒增速亮眼,但尚未真正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特别是与头部同行相比,系列酒的在公司整体中的占比,仍然相对较低。茅台系列酒的扩张,也面临着深层挑战。
其一,千元价格带白酒竞争白热化。外有五粮液普五、泸州老窖国窖1573、郎酒青花郎等竞品加速布局;内部与不断价格下探的飞天茅台形成竞争,系列酒还需继续强化优势。
其二,是内部平衡问题。贵州茅台4.81万吨基酒产量虽创历史新高,但优质产能仍需向核心单品倾斜。
海外找市场
一个明显的信号是,2025年白酒出海成为行业共识。贵州茅台规划了“2035年企业综合实力进入全球食品饮料行业前五”的具体目标;五粮液将“国际市场”列为今年的重点;汾酒明确“打造全球影响力”是阶段性目标。
国际化,贵州茅台已走在了白酒行业的前列。
2024年,公司海外市场销售收入51.89亿元,同比增长19.27%。今年一季度,达到11.19亿元,同比增长37.53%。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贵州茅台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作为白酒的代表,贵州茅台早就意识到出海的重要性。2024年,更是动作频频。先后赴欧洲、北美、东亚、大洋洲等地30个国家和地区,与当地经销商深入沟通、调研市场。
为融入当地,贵州茅台开始用更国际化的话语体系去表达和传播。打造“茅台之夜”和“茅台文化节”两大品牌IP,推动食酒结合创新。还在多个品鉴会上,提供了以茅台为基酒调制的创意鸡尾酒,积极融入当地文化。
近两年,茅台更频繁出现在国际论坛、国家级博览会上,以期提高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如成为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唯一战略合作伙伴,参加达沃斯论坛、推进ESG领域的实践与思考等;亮相APEC峰会、世界华商大会等国际主流政商会议。
但贵州茅台强化出海,仍非一片坦途。
从国际烈酒市场格局来看,2024年中国白酒出口额仅占全球烈酒市场的0.2%,远低于威士忌的35%和伏特加的28%。
此外,白酒出海还面临着国际化标准的缺失、商业模式等贸易壁垒,以及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口感认同等问题。
白酒作为中国特色产业,是中国文化的一张独特名片,白酒出海仅靠贵州茅台远远不够。
去年,“看得见的手”正在促进同发力,国内白酒产区开始抱团发展,讲述白酒起源故事。同时,茅台、五粮液等多家龙头企业正着力推进白酒申遗进程。
曾经的贵州茅台,高高在上,如今,茅台已经明显放低姿态,渠道、销售等策略,更加接地气。今年,贵州茅台的开局已然明朗,但能否完成本年度9%的既定增长目标,三大转型策略能否引领茅台穿越本轮市场周期,还需时间检验。